close
今天無意間發現Jeremiah開了網誌喔!
〈如果我的網誌真有入口網站功能,那他的網誌接下來應該會開始出現訪客 :P 〉

今天在努力搜尋我的蒙召日期,已經把範圍縮小到,查出1995年神學講座的日期就OK了 :P
然後順便閱讀了唐牧師的希伯來書查經講座第130講,他在這一篇中剛好提到了許多關於「聆聽」的說明,
連結在此: 唐崇榮牧師希伯來書歸正查經講座 第一三○講 希伯來書第十三章22-25節
希望〝大家〞都可以連過去閱讀喔,真的會很有幫助的!




聽,聆也。凡目所及者云視,如視朝、視事是也。凡目不能徧而耳所及者云聽,如聽天下、聽事是也。



從說文解字注中摘出聽這個字的意義,這是個會意字,代表「耳有所得」。
人透過不同的器官感受不同的感覺,用眼睛看到叫視覺,用耳朵聽到叫聽覺,用手摸到叫觸覺...
可是這些感覺並沒有辦法真正帶我們完全體會另一個人經歷同一事件的感覺與經驗。
所以即使一般人都有同樣的受器與感覺,卻不可能經歷同樣的經驗,
「感同身受」其實是個很難以說服人的成語。

小時候曾經翻過一本黑格爾的書,現在對內容的印象已很模糊,但記得有極大篇幅在強調「聆聽」。
雖然是在講溝通技巧中的聆聽,但其實,聆聽的目的不就是溝通嗎?
我們都熟悉的DISC測驗中,X軸的右側是講說者,左側是傾聽者,
好像是說偏向講說的人就比較疏於聆聽,雖然這有一部分的實證,可是也不用灰心,因為人是會改變的。
也許下次小畢聚,應該請輔導再帶我們做一次這測驗,看看我們這些離開學校的人,
是不是被社會化;是不是跟大學時的自己有些不同。
然而只要是跟隨基督,做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是門徒的。

好像有一點離題了。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聆聽?
第一,別人想說話或正在說話的時候。
第二,我們說完自己想說的話的時候。
第三,沒有人需要說話的時候,去傾聽寧靜。
第四,綜合以上,想聽的時候,該聽的時候,就要聽。
這種分法其實也有些多餘,因為只要是聽覺正常的人,根本無法阻止自己不聆聽,
可是這是生物本能,
我想強調的是,所謂的「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的狀況。
我們什麼時候是真正用心去聽一件事情或一個聲音?
又其實,是不是很多時候,我們聽,卻置若罔聞?

我是個合唱團員,唱合唱最大的重點,還不在於能唱;在於能聽。
唱得如何,其實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一個合唱團員要懂得聆聽別人的聲音,
並且具有修正自己聲音的能力,在聽的過程中學習別人的發聲位置,讓整個團的發聲位置與吐納達到一致,
可以說,懂得聆聽的合唱團,才有可能是一個好的合唱團。
從高二開始,我幾乎年年都會去聽音樂比賽,可真的是一年比一年更失望。
像這種音律之美的訓練,普遍性地越來越差;大家都聽不懂自己成績不理想的原因,只用眼睛猜測比賽是否不公。
記得大一那年去高雄,我跟我的好友坐在台下聽比賽,常常出現往後撞擊椅背的動作,
因為我們覺得被眼前衝過來的聲音撞到了。
這是我們願意去聽的聲音嗎?顯然是沒有選擇的。那這樣的聆聽的意義與助益又在哪裡?
讓我們分辨好壞嗎?

我確實是比較偏講說者的類型。從不否認自己是個話多的人,
其實從我的網誌字數都不大少於1000字來說,應該也可以看得出我是個重表達的人。
可是我也常覺得,內心的自己是很安靜的。
記得我弟在當兵的那一年多,我在家裡就像獨生女一樣,沒有人可以對話;
當夜闌人靜,我也很享受四下無人的清靜;雖然我知道有時候我可能是抱著電話在傾聽著。
我的好友,你覺不覺得,我跟你互動時,比較像是傾聽者?
我覺得我也可以很安靜的。你覺得呢?

前不久,Nina說,我現在比以前有更多的傾聽。
我倒沒有特別發覺這是不是巨大的改變,也許,當我們想要去關心人時,
自然可以好好地聆聽吧!
但我其實也很感謝她,當她在國外念書時,我打電話給她,除了關心她,多少也讓我自己得到關心。
如果願意去付出,就有可能雙方互惠的。

現在,我也想要好好地傾聽上帝的聲音;想要學習安靜等候。
其實這個句子也算是現在進行式,不只是未來式,因為我在等候;只是安靜的功課要再加油。
總是該打的電話,也挑戰我該扮演的角色定位。
願上帝給我智慧,教導我成為一個更和善的傾聽者,帶給人溫暖與愛,由上帝而來的愛。
如果我的生命可以完全為神使用,長度根本不是衡量價值的單位;唯一的價值在於上帝的選擇,以及我的選擇。

等待。等待去傾聽,也等待被傾聽。請給我支持的語氣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