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談教會音樂,首先要先了解歷史。許多發展其實就像是鐘擺的擺動,歷史就是要我們看清這件事。

我先解釋我講「教會音樂」這個題目的前提,因為我是學音樂的,又一直從事音樂事奉,一定有我的盲點。現在神職人員大部分是不尊重專業的,我曾經有一個學生因為在序樂彈奏巴哈的賦格,而被教會牧師罵,「只要乖乖彈一首詩歌就好了!」這似乎是一般人對教會司琴彈奏序樂的看法,然而序樂是相當重要的,它讓人預備心來到神面前。分享這個小故事,也是要解釋我從專業立場來分享教會音樂,是有點感傷的。

在我們的時代,不知道還會不會有所改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是正統音樂教育出身者,一定會相當注意彈奏的sign,對每一個時代的不同音樂詮釋〈如巴洛克時期,因為還沒有鋼琴,是用大鍵琴,音響其實很單純〉會相當注意。學一首新歌時,也會去看作曲原理。一般來說,一首好唱的歌的音域大概是從中央DO到一點MI的位置;也要注意有沒有好的結構,例如1-4-5-5-1的和絃變化;通常會有一個基本結構及曲式。

我用一個例子來解釋好的結構對音樂的重要:九二一地震時,中部地區大部分十二樓高以下的房子都倒塌了,原因是因為十二樓以下的房子是用鋼筋建築,但十二樓以上就改用鋼骨。鋼骨的防震效果當然比較好囉!這就是專業的重要性。

我覺得很悲哀的是,台灣流行聖樂和短歌的銷路太好了,以至於專業創作者沒有市場,只好也倒向流行,這是相當可惜的。


以下我們就歷史部分來談談音樂的發展。

在舊約聖經中,創世紀第四章就提到猶八是彈琴吹簫之人的祖師;出埃及記中,摩西的姊姊米利暗帶著婦女一同擊鼓、跳舞、唱詩讚美神;申命記三十二章,則是摩西留給以色列人的最後之歌。我們也看到大衛因為在牧羊時常彈琴,就被掃羅找去,可以趕鬼;大衛一生的心願,就是要建聖殿,並且在其中敬拜神,雖然神最後是讓他兒子所羅門王建聖殿。另外,歷代志上第十五章,提到大衛迎約櫃時,用大詩班跟樂團迎接,他自己則像小孩一般手舞足蹈;而在歷代志上第二十五章中,大衛立了三個家族族長負責音樂。

要強調的是,音樂事奉其實是個可怕的位置,因為容易變成作秀,而不是把人帶到神面前。聖經中提到,當所羅門王建殿時,有一百二十個祭司吹號事奉神,當聲音和旗號充滿時,耶和華的榮耀充滿了那殿,神說「樂意以你們的頌讚為我的寶座」。

詩歌中的信息往往是相當重要的。在歷代志下第二十章,約沙法王唱詩宣告:「耶和華他的慈愛永長存,信實直到萬代」,派遣詩班走在軍隊前面高聲歌頌神,耶和華的使者就將敵人全數殲滅。因此我也期許詩班員是有信心的,因為我們是神的軍隊。

另外,舊約中的詩篇其實都是詩歌,大家也可以試試用詩篇成為我們的禱告。

再提到新約聖經的部分,耶穌誕生時,最早的詩班就歌頌「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他所喜悅的人」。四福音中,耶穌常常到會堂敬拜,詩篇一一三到一一八篇,就是所謂的「逾越節詩篇」;保羅也寫過「心被恩感歌頌神」;保羅跟西拉在獄中唱詩歌頌神,於是地大震動,獄卒一家信主,這是詩歌的神奇力量。

聖經中提到,老約翰是「耶穌所愛的那門徒」,他在寫啟示錄時看到偉大的音樂,耶穌面貌如同太陽,看見就仆倒在地,因為耶穌已經是那位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是無法注視的榮耀君王。

音樂的發展中,一直要到浪漫樂派才出現交響樂團,像是孟德爾頌、布拉姆斯的作品編制。我永遠忘不了第一次聽到定音鼓音響的那種震撼,而將來在天上,我們就是要晝夜敬拜主。將來我們要在天上作什麼,現在就要準備操練,而在天上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worship。用羔羊的詩歌、最棒的音樂晝夜敬拜神,期許自己成為一個敬拜的人,有讚美的生命。

簡單談一下教會音樂史。初代音樂受猶太會堂影響;演變時則受希臘人影響基督教音樂,從單音、複音、主音、十二音到無調性音樂。最早期的是葛利果聖歌,相當乾淨單純的一種音樂形式,缺點是只有聖職人員用拉丁文唱。到了中古時期,教會是主力,所有的藝術形式都以上帝為主,現代人比較熟悉的有彌撒曲跟經文歌。

文藝復興時期之後,教會音樂開始跟西洋音樂分家。文藝復興時期時人文主義流行,中產階級成為主力,在音樂上表現相當明顯,開始有音樂廳,音樂走出宮廷跟教會。那時期捧出許多作曲家跟音樂家,他們會忽然之間成為明星。有人說,「音樂之父」巴哈是最後一個為上帝作曲的的作曲家,其他的音樂家可能是套用一個form去求取名利,這是件相當悲哀的事。

巴洛克時期的代表,有巴哈、韓德爾,相信大家都聽過韓德爾最有名的「哈利路亞」。巴洛克音樂的特色就是單純,不用抖音。到了古典時期,海頓也寫出有名的《創世紀》;浪漫時期則有孟德爾頌的《以利亞》、詩篇交響曲,蕭邦的夜曲等有名的作品。我們發現在演變之中,教會音越變成音樂廳音樂,剩下二流作曲家為教會作曲。二十年前成立音契時,曾經請許常惠老師來演講,講中國作曲家,他就沉痛的數出雖有大部分有名作曲家是基督徒,但他們卻沒有為上帝寫出一首作品。後來金希文出現,他期許自己要「做巴哈」;還有另一位有名的作曲家蕭泰然老師,他是一位愛主、謙卑的作曲家,國際聲望相當高,願意為主譜曲。不過蕭老師近日在美國動心臟手術,不知道復原狀況會如何,也盼望大家為這位熱心愛主的中國音樂家禱告。

發展到了二十世紀,十二音、無調性的現代樂,代表作曲家如荀白克。另一個有趣的點是,台灣音樂科系只會演奏浪漫時期之前的音樂,不習慣現代樂〈無調性〉,結局是音樂發展開始「荒腔走板」。二十一世紀會發展至如何呢?現在當然不知道,不過很重要的是,若以人為中心,而不以神為中心,將會走到很恐怖的地步。

到馬丁路德時,他把歌詞翻譯成德文,信徒可自己唱詩、禱告,不用再藉由僧侶、祭司,這是相當大的改革。以前的詩歌用的甚至是已死的語言,例如拉丁文,一般民眾因此無法自由親近神。奧古斯丁也曾說過,如果是歌聲而不是歌詞令他感動,求主赦免他。這也是強調詩歌中歌詞所帶來的信息的重要性。

在二十世紀,流行音樂變成大企業,發現了人類的一個大悲劇,竟然可以因為一些音樂,例如重金屬音樂,唱到發狂,失去理性,那是一種極度發展肉慾,屬肉體的音樂。音樂是有靈的,好的音樂會帶人來到神面前,希望能經歷音樂也經歷神。


「當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對說,口唱心和的讚美主。」〈弗五:19〉這裡的「口唱心和」有三個翻譯:第一,由衷歌唱;第二,為你的心向神歌唱;第三,一邊唱一邊默想。在希伯來文原義中,若是提到俯伏、頌揚,有〝跪〞的意思;感謝則有〝伸手〞之涵義。

有人曾感慨台灣拜偶像的狀況,「拜假神用真敬虔,拜真神卻多用虛假」。在「祭」的部分,耶穌基督成為尊貴的祭;羅馬書十二章說,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希伯來書則提到「嘴唇獻上感恩的祭」。舊約中的獻祭,都是要用頭生的,沒有殘疾的獻祭,這反映出一件事:敬拜跟認識上帝的深度有多深,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需要有幾個重要的認識,理性、意志、感情、靈歌、說方言都是神給人的個人經歷,但求神讓我們像老約翰一樣,下工夫在教會,也就是神的家中,好好的認識主。也好好的檢視,我們是在「praising praise、worshiping worship」嗎?是被音樂感動還是回到神面前?詩歌的目的是頌揚讚美神,不是追求自我感受、刺激或滿足〈林道亮院長說過的話〉。

教會音樂最重要的目的,是口唱心和的讚美神,以神為中心,很用心的獻上自己,唱好每一首詩歌,把最好的獻給神。期待我們每個人,都在我們的時代中盡力做到最好,謹慎的為上帝學習,也將所學到的拿來事奉主。

有一點是可以提醒你們的,可以學習你們黃哥最擅長的「安靜」─在禱告或默想時可以讓琴聲停下來,有時寧願無聲勝有聲。另外,我的立場並不是批判音樂,乃是「分別聖俗」;注意唱腔,態度忠實。

最後我要提到一件事,去年七月二十七日我到音樂廳聽劍橋國王學院合唱團的演唱,他們唱的都是最棒的基督教音樂〈P.S.涓涓註:曲目有著名的拉赫曼尼諾夫的晚禱〉,但是卻是「靈鷲山」邀請他們來的,為的是世界宗教博物館的成立。因此有許多的「光頭」、「師父」在音樂廳中欣賞音樂,但是他們都聽的很認真。最後在謝幕時,我看到指揮向坐在第一排的一位穿袈裟的師父敬禮,我感到相當大的悲哀。基督徒都不聽基督教音樂,反而是非基督徒獻上致敬。因此,請大家多多欣賞好的基督教音樂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an102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